化学高中一年级要点汇总必学二

点击数:410 | 发布时间:2024-12-01 | 来源:www.eesxj.com

    化学高中一年级要点汇总必学二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在大家平凡的学生生涯里,相信大伙肯定都接触过要点吧!要点就是“让其他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训练我能学会”的内容。

    1.化学高中一年级要点汇总必学二 篇一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的转移,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是有化合价的升降。

    2、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是还原剂;升价后生成氧化产物。还原剂具备还原性。

    得到电子→化合价减少→被还原→是氧化剂;降价后生成还原产物,氧化剂具备氧化性。

    3、容易见到氧化剂有:Cl2、O2、浓H2SO4、HNO3、KMnO4、H2O2、ClO-、FeCl3等,

    容易见到还原剂有:Al、Zn、Fe;C、H2、CO、SO2、H2S;SO32-、S2-、I-、Fe2+等

    4、氧化还原强弱判断法

    ①知反应方向就了解“一组强弱”

    ②金属或非金属单质越活泼对应的离子越不活泼

    ③浓度、温度、氧化或还原程度等也可以判断。

    2.化学高中一年级要点汇总必学二 篇二


    有机物的定义

    1、概念: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

    2、特质

    ①类型多

    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③易分解,易燃烧

    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非电解质

    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

    3.化学高中一年级要点汇总必学二 篇三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

    2、分子结构:

    CH4: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

    3、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

    甲烷与KMnO4不发生反应,所以不可以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应:

    4、同系物: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

    5、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备相同的分子式,但具备不同结构式

    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4.化学高中一年级要点汇总必学二 篇四


    物质的量浓度定义的理解

    n在公式c=中V

    溶质是用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水平表示;体积表示溶液的体积,而不表示溶剂的体积,并且体积单位为L。

    带结晶水的物质溶于水后,溶质是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溶剂中的水包含结晶水。

    从肯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不变,但随溶液体积的变化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

    气体溶于肯定体积的水中,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而应依据溶液密度和溶液水平求算。

    若浓溶液稀释或浓度差别较大的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比原来的体积之和小。

    5.化学高中一年级要点汇总必学二 篇五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肯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

    5、摩尔水平(M)

    (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备的水平叫摩尔水平。

    (2)单位:g/mol或g、mol—1

    (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水平或相对分子水平。

    6、物质的量=物质的水平/摩尔水平(n=m/M)

    6.化学高中一年级要点汇总必学二 篇六


    1、原子半径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伴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伴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2、主要化合价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伴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正化合价递增,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

    最低负化合价递增第一周期除外,因为金属元素一般无负化合价,故从ⅣA族开始。

    3、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伴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伴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4、单质及简单离子的氧化性与还原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伴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减弱;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减弱,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增强。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伴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元素单质的还原性越强,金属性就越强;单质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就越强。

    5、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同一周期中,元素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

    同一族中,元素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

    6、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伴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伴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难。

    7、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伴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同一族中,从上到下,伴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可以作为元素周期律的补充:伴随从左到右价层轨道由空到满的渐渐变化,元素也由主要显金属性向主要显非金属性渐渐变化。

    随同一族元素中,因为周期越高,价电子的能量就越高,就越容易失去,因此排在下面的元素一般比上面的元素更具备金属性。元素的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金属性就越强;价氢氧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就越强。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同一族的元素性质相近。具备同样价电子构型的原子,理论上得或失电子的趋势是相同的,这就是同一族元素性质相近是什么原因。以上规律不适用于稀少气体。还有一些依据元素周期律得出的结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离能就越小;非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子亲和能就越大。同一周期元素中,轨道越“空”的元素越容易失去电子,轨道越“满”的越容易得电子。周期表左侧元素常表现金属性,从上至下依次增大,从左至右一次减小。周期表右侧元素常表现非金属性,从上至下依次减小,从左至右一次增大。

    7.化学高中一年级要点汇总必学二 篇七


    二氧化硅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含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容易见到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备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肯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2+4HF==SiF4↑+2H2O

    SiO2+CaO===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不可以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8.化学高中一年级要点汇总必学二 篇八


    日常两种容易见到的有机物

    乙醇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具备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低于水,易挥发。

    好的有机溶剂,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醇官能团为羟基-OH

    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Na→2CH3CHONa+H2

    氧化反应

    完全氧化CH3CH2OH+3O2→2CO2+3H2O

    不完全氧化2CH3CH2OH+O2→2CH3CHO+2H2O

    乙酸CH3COOH官能团:羧基-COOH无水乙酸又称冰乙酸或冰醋酸。

    弱酸性,比碳酸强CH3COOH+NaOH→CH3COONa+H2O2CH3COOH+CaCO3→Ca2+H2O+CO2↑

    酯化反应醇与酸用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

    原理酸脱羟基醇脱氢。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9.化学高中一年级要点汇总必学二 篇九


    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肯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况”,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况。

    化学平衡的移动遭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原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一般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可以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2)化学平衡状况的特点: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况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况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况时,各组分的浓度维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维持肯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打造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况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维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用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水平不变(首要条件: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B可逆号zC,x+≠z)

    10.化学高中一年级要点汇总必学二 篇十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正价、负价均相同

    (3)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伴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伴随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