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部分
1.下列词汇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笑靥 梦魇 湍急 揣测
B.复辟 爱好 褐色 谒见
C.城垣 横亘 反诘 拮据
D.箴言 缄默 标识 炽热
2.下列各组词汇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水泻不通 鬼域伎两个 缉拿归案 流连忘返
B.饥肠漉漉 关怀倍至 度过难关 貌合神离
C.伸张正义 绿草如茵 精兵减政 相形见绌
D.跌宕起伏 歌功诵德 食不果腹 恰到好处
3.对下列词汇意义的讲解,正确的一组是
A.出游 出生入死
出丑 出类拔萃
B.分辨 别出心裁
别致 天渊之别
C.比照 朋比为*
比邻 比翼齐飞
D.休整 休戚有关
休想 休养生息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用适合的一句是
A.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对人体又没任何不良反应,大家屡试不爽,你还有哪些可怀疑的?
B.角色的个性鲜明,是电视剧《康熙王朝》值得赏析的地方。甚至连配角都栩栩如生,让人难忘。
C.尽管世界杯小组出线的前景微乎其微,“米家军”的全体将士仍然筹备再做后一搏。
D.明星出书无可厚非,但有些书错别字连篇累牍,简直叫人不堪卒读。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汇,适合的一组是
①地质工作是地下状况的调查研究工作,总是在短期内不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容易被有的领导__________。
②凡星期天参加本系统歌咏比赛的同志__________调休一天。
③殖民主义者掠夺、扩张的野心是绝对没__________的。
A.轻视 一律 界线
B.忽略 一概 界限
C.轻视 一概 界线
D.忽略 一律 界限
6.下列各句中,没语病的一句是
A.刚刚创刊的这一期《年轻人文学》,以大约一半的篇幅,对青年关注的话题进行了重点采访和报道。
B.生活是一个宏伟的竞技场,大伙尽可以在那里进行夺取胜利的较量,但需要老老实实地遵守比赛规则。
C.马克思主义者觉得,所有事物的进步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地前进,这是因为事物内部矛盾与自然和社会种种外因所决定的。
D.这时不适合地浇水施肥,就会干扰以后庄稼的成长。
2、阅读部分
阅读《木叶》全文,回答文后问题。
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总是寄诸言外。鉴赏诗歌,不只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的滋味。认真阅读本文,回答下列问题。
7.“木”与“树”的意味有哪些异同?
8.说说“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意味的不同。
9.“木”在形象上有什么艺术特点?
10.在国内诗歌中,有很多意象因为具备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大家总是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但也有些时候,诗人把它组织在不一样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下边诗词中“梅”这一意象,表现的感情就不尽一致,试做一点辨析。古时候诗歌中类似“梅”的意象不胜枚举,可以多找出一些,大伙相互交流。
墙角数枝梅,凌寒一个人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一个人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斑羚飞渡
沈石溪
大家打猎队分成好几个小组,在猎狗的帮忙下,把七八十只斑羚逼到洛山的伤心崖上。
伤心崖是洛山上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剖开,从山底下的流沙河抬头往上看,宛如一线天,其实隔河对峙的两座山峰相距约6米左右,两座山都是笔直的绝壁。斑羚虽有肌腱发达的4条美腿,极善跳跃,是食草类动物中的跳远冠军,但就像人跳远有极限一样,在同一水平线上,健壮的公斑羚多只能跳出5米远的成绩,母斑羚、小斑羚和老斑羚只能跳4米左右,而能一跳跳过6米宽的山涧的超级斑羚还没生出来呢。
开始,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蹿跳。有一只老斑羚不知是老眼昏花没测准距离,还是故意要逞强,竟退后十几步一阵迅速助跑离别起跳,想跳过6米宽的山涧,结果在离对面山峰还有1米多的空中哀咩一声,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好一会儿,悬崖下才传来扑通的溺水声。
过了一会儿,斑羚群日渐安静下来,所有些眼光集中在一只身材非常高大、毛色深棕油光水滑的公斑羚身上,好像在等候这只公斑羚拿出使整个种群能免灭绝的好方法来。毫无疑问,这只公斑羚是这群斑羚的头羊,它头上的角像两把镰刀,姑妄称它为镰刀头羊。镰刀头羊神态庄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抬头仰望雨后湛蓝的苍穹,悲哀地咩了数声,表示自己也没有办法。
斑羚群又骚动起来。这个时候,被雨洗得一尘不染的天空忽然出现一道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另一头飞越山涧,连着对面那座山峰,就像忽然间架起了一座漂亮的天桥。斑羚们凝看着彩虹,有一头灰黑色的母斑羚举步向彩虹走去,神情缥缈,好像已进入了某种幻觉状况。或许,它们确实由于神经高度紧张而误以为那道虚幻的彩虹是一座实实在在的桥,可以通向生的彼岸。灰黑色母斑羚的身体已经笼罩在彩虹炫目的斑斓光谱里,眼看就要一脚踩进深渊去,忽然,镰刀头羊“咩——咩”发出吼叫,这叫声与我平时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没柔和的颤音,没甜腻的媚态,也没绝望的叹息,音调虽然也维持了羊一贯的平和,但沉郁有力,透露出某种坚定不移的决心。
伴随镰刀头羊的那声吼叫,灰黑色母斑羚如梦初醒,从悬崖边缘退了回来。
伴随镰刀头羊的那声吼叫,整个斑羚群飞速分成两拨,老年斑羚为一拨,年轻斑羚为一拨。在老年斑羚队伍里,有公斑羚,也有母斑羚;在年轻斑羚队伍里,年龄参差不齐,有身强力壮的中年斑羚,有刚刚踏进成年行列的大斑羚,也有稚气未脱的小斑羚。两拨分开后,老年斑羚的数目比年轻斑羚那拨少十来只。镰刀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那拨里,眼光在两拨斑羚间转了几个来回,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迈着沉重的节奏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有几只中年公斑羚跟伴随镰刀头羊,也自动从年轻斑羚那拨里走出来,归进老年斑羚的队伍。这么一倒腾,两拨斑羚的数目大致均衡了。
就在这个时候,我看见,从那拨老斑羚里走出一只公斑羚来。公斑羚朝那拨年轻斑羚示意性地咩了一声,一只半大的斑羚应声走了出来。一老一少走到伤心崖,后退了几步,忽然,半大的斑羚朝前飞奔起来,差不多同时,老斑羚也扬蹄迅速助跑,半大的斑羚跑到悬崖边缘,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斑羚紧跟在半大斑羚后面,腿一勾,也从悬崖上蹿跃出去;这一老一少跳跃的时间稍分先后,跳跃的幅度也略有差异,半大斑羚角度稍微偏高些,老斑羚角度稍微偏低些,等于是一前一后,一高中一年级低。我吃了一惊,如何自杀也要老少结成对子,一对一对去死吗?这只半大斑羚和这只老斑羚除非插上翅膀,不然绝对不可能跳到对面那座山崖上去!忽然,一个我做梦都没办法想象的镜头出现了,老斑羚凭借娴熟的跳跃方法,在半大斑羚从高点往降低落的瞬间,身体出目前半大斑羚的蹄下。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斑羚略胜一筹,当它的身体出目前半大斑羚蹄下时,刚好处在跳跃弧线的高点,就像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了对接一样,半大斑羚的4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像踏在一块跳板上,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的再度升高;而老斑羚就像燃料已输送完了的火箭残壳,自动脱离宇宙飞船,不,比火箭残壳更悲惨,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像只忽然断翅的鸟笔直地坠落下去。这半大斑羚的第二次跳跃力度虽然远不如第,高度也只有地面跳跃的一半,但足够跨越剩下的后两米路程了。瞬间,只见半大斑羚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开心地咩叫一声,钻到磐石后面不见了。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让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斑羚摔得粉身碎骨。
没拥挤,没争夺,秩序井然,迅速飞渡。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可能有个别比较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死亡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撼的是,从头至尾,没一只老斑羚为自己调换地方。
伤心崖上后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数,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哪个来飞渡它。但见它迈着坚定的节奏,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我没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重点时刻,斑羚居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一半的方法来取得种群的存活机会;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样从容地走向死亡,它们无怨无悔用生命为下一代开通一条存活的道路,从而铸就生命的辉煌。
11.“咩——咩”是羚羊的叫声,看一看文中共出现几次?有哪些种类情态?
文中共出现________次,可以分成①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这四种情态。
12.文中出现了两次对“彩虹”的描写,试剖析它们在文中有哪些用途。
13.倘若后斑羚数不是奇数,而是偶数,状况又会如何呢?将之与文中的写法作比较,试剖析文章构思立意的巧妙性。
14.下面是对这篇散文内容的剖析及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一再用数字来讲明斑羚跳远的距离,主如果说斑羚进入进退维谷的绝境,更便于捕捉。
B.老斑羚跳涧死亡、镰刀头羊没有办法的表情、母羚羊走向彩虹的幻觉,都为后文羚羊飞渡存种作了有力的铺垫。
C.这篇散文歌颂了那种无怨无悔用牺牲生命为下一代开通一条存活道路的精神。
D.镰刀头羊指挥羚群飞渡时,有一轻一重的两次“咩”叫声,暗示了镰刀头羊起初并不想牺牲自己来拯救更年轻的斑羚,表现了胆怯与自私。
E.文章使用了欲扬先抑,先写羚群身处绝境,却没办法飞渡山涧,后写它们牺牲一半来保存种群的英勇之举。